技术专题|密码模块的高质量应用是筑牢汽车安全的基础保障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密码模块已成为现代汽车安全架构的核心组件。在车联网、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场景中,密码模块通过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保护,有效防御黑客攻击、数据篡改和非法访问风险。中汽研科技密码技术专家鲍越围绕密码模块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力求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见解。
PART/ 01
【车载密码模块已成为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核心基石】
车载密码模块可为整车信息安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护。车辆感知、通信、控制等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车载密码模块上搭载的密码技术实现数据加密、完整性校验及访问控制,防止数据的泄露或篡改。例如车载T-Box与云端通信需采用密码算法加密,确保V2X通信安全。汽车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融合离不开密码技术的保障。车辆控制指令(如制动、转向)若被恶意劫持将引发安全事故,密码模块通过身份认证和指令签名机制,确保指令来源可信且未被篡改。政策合规性的要求使得车载密码模块的应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当务之急。
GB 44495-2024《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44497-2024《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标准都对汽车密码技术应用提出规范要求,密码技术在汽车上的规模化、规范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PART/ 02
【密码应用挑战与机遇并存,主机厂与密码企业需通力协作】
智能网联汽车当前动态防御能力不足,现有静态加密技术难以应对OTA升级、边缘计算等场景下的零日攻击,需强化入侵检测与实时响应。车端与云端密钥管理脱节,多数车企未建立动态密钥分发与撤销系统,一旦单点密钥泄露全车系面临风险。行业缺少明确的目标指引,导致落地时存在“各自为战”现象。
对这些问题,中汽研科技软件与信息安全测试研究部项目经理鲍越建议主机厂与密码产品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主机厂:一是车上优先搭载取得合规的密码模块,全面支持商用密码算法及后量子密码预研,保障密钥安全存储、数字签名等密码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二是持续提高车内外通信防护水平,对V2X(车与车、路、云)、OTA升级、蓝牙钥匙等通道采用端到端加密。建立车云协同的密钥分发中心(KMC),支持OTA动态更新密钥与证书,应对量子计算威胁。三是车企与密码行业加强技术交流,提前布局研发适用于车端的商用密码产品,攻关后量子密码、轻量化加密算法在车端的技术应用。
2、密码产品企业:一是研发通过合规的密码模块,支持商用密码算法,适配车端的抗振动、耐高温等要求。二是针对车载通信时延敏感特性(如V2X需毫秒级响应),开发轻量化密码协议,满足自动驾驶实时性需求。探索后量子密码算法在车联网中的应用预研,应对未来量子计算威胁。三是与车企、Tier1供应商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在车型设计阶段参与研发,将密码模块集成至域控制器(如智驾域、座舱域)底层,避免后期“打补丁式”安全改造。
PART/ 03
【检测认证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中扮演角色愈发关键】
密码检测认证是智能汽车安全的基石,不仅直接关系到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更是车企技术合规、品牌信誉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汽车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终端”演变,密码技术将成为抵御网络攻击、实现功能安全不可或缺的防线。通过使用商用密码算法技术加密,可以有效保护车载通信、软件更新及远程控制指令的安全性,防止黑客入侵。当前,各项汽车密码标准正在持续推进,密码检测认证将成为车企满足通信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规的重要条件,密码检测认证机制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从而满足法规的要求。
结语
在数字化浪潮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的今天,密码模块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范畴,成为智能出行时代“安全基因”的保障者。通过密码学技术将安全价值注入汽车全生命周期,使每辆智能汽车既是移动的数据堡垒,更是可信赖的智慧伙伴。当车轮上的代码与密钥共同转动,汽车产业终将在安全可信的数字底座上,驶向更智能、更可靠的未来。随着更多商用密码产品的应用和技术进步,特别是在轻量化加密算法和后量子密码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中汽研科技已牵头制定多项商用密码在汽车领域的标准,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密码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